了解最新公司動態及行業資訊
吊麻捻縫
縫口內抹一道油灰后,粘上麻筋的一端,另一端吊在外面,邊捻邊加油灰的捻縫工藝。麻筋全部捻入縫內時,也就達到了勻、熟、實的要求,后再抹一道油灰。吊麻捻縫工效高,質量好,適用于不太深的縫口。
清縫
也稱出縫。維修木船時,用捻鑿和除灰鉤清除舊木船板縫內松動、破裂、殘缺、腐爛的舊灰麻,以便重新捻縫,保證水密。質量要求是:舊灰、麻清除干凈,縫口修刮平整,不能損壞板料和釘鋦。發現朽爛失效的釘鋦,應拔除換新。有些縫口表面松損,里面灰麻仍然堅實的,可以只鏟除表面油灰。
竹泓木船制作工藝是船文化延續發展的直接表現形式。據傳起源于宋代早期,由于鎮境內河湖縱橫交錯,地勢低洼不平,是有名的“鍋底洼”,無船難行。因生產生活的需要,該鎮上先后出現了制作沿海捕撈漁船為主的手工作坊,長期制作拉網船、海溜子等木船,由此而形成了獨特的木船制作工藝,在歷史流傳下來。明朝以來,主要以制作農用船和內河捕撈漁船為主。另據史料記載,興化早在宋代即設有2塘、7鋪,作為官府文件的機構,元、明兩代相沿不輟,清初塘、鋪俱廢,公文改以船遞。清末,竹泓工匠們參與制作了大批木帆船供定期、定線往來與縣城和各鄉鎮之間載運旅客,捎帶貨物、郵件,每船載客10-30人,一般風雨不間,謂之“幫船”。
上個世紀八、九十年代以來,竹泓的工匠們在傳承這項傳統工藝的基礎上不斷豐富創新,技藝更加精良,并有了新的發展。一些工匠還把這項工藝延伸至制造水泥船、鋼質船、玻璃船生產上,并取得較好發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