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鎮上成片的明清及民國時期保存較好的古建筑、古街巷同樣也是竹泓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見證。
竹四村系鄭板橋后嗣居住地
自古竹泓人文薈萃。清雍正年間,“揚州八怪”代表人物鄭板橋在竹泓火君廟設館授徒,為“火君廟”題寫匾額。同時,題有“青菜蘿卜糙米飯,瓦壺天水菊花茶”楹聯。其中的上聯與鄭氏廚房“白菜青鹽視子飯”不同,別有風味。目前,竹泓鎮竹三、竹四居住著近千名鄭板橋家族的后裔。

比起航行
倒不如說是搖曳
就這樣行邁靡靡,悠悠晃晃
融化在江南的四時光景

興化市戴氏木船廠是集產、教、研、為一體的綜合性木船生產企業。有著近百年的生產歷史,具有雄厚的技術力量和規模優勢,擁有綜合素質高、經驗豐富的職工隊伍和新潮的設計能力。

民國初年,竹泓人劉鴻文創辦國民小學(后改為竹泓小學)并獻給國家。為此,劉鴻文獲得時任國民教育總長蔡元培頒發的獎章。
抗戰時期,江南淪陷。國學、江蘇省立圖書館館長柳翼謀(名詒徵)為使大批珍貴古籍不落入日寇之手,寫信給時任興化縣縣長的學生金宗華,得到支持,隨后舉家由鎮江遷居興化竹泓,將大批古籍隱藏于興化觀音閣及竹泓等地,此舉亦得到興化名士、教育家石金聲、張道中等先生幫助。抗戰勝利后,柳先生將保存下來的古籍運回鎮江。后來,柳翼謀在《禺余軒存稿序》中記述道:“竹泓,故鄭克柔受徒之地,文采風流,蟬嫣數百年不替,他邑鄉鎮弗能逮。”如今,柳先生的孫子——上海書法家柳曾符稱興化竹泓是他的第二故鄉。